——揭秘东辰学校新版《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
在孩子们眼里,假期称为“第三学期”,而没放假的时候盼放假,而放了假又盼开学,又是很多孩子对假期的矛盾心理。如何给孩子安排假期生活?这成了很多家长苦苦追寻的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假期才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的假期,使孩子们在假期“学一点、玩一点、快乐一点”让孩子过上一个舒适的假期。 家长,孩子的真心伙伴 要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必须先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新版《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全面反映你孩子在校一周的生活、基础学科学习状态。 新版《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有你孩子的“学期发展目标”规划,你可以和孩子共同设计“品德发展”、“心里发展”、“能力发展”、“身体发展”、“特长发展”、“弱科发展”、“社会素质发展”、“素质弱点矫正”、“学科发展”9大发展目标。同时,《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每周发展反思评价,详细记录了你孩子每周在东辰生活轨迹。因为它涵盖了“生活质量评价”,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心路,健康指数;“本周学习三清”的实施方案,基础学科学习评价等等,从这三类评价均是将孩子自我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让你有横向也有纵向比较,全面了解孩子在班集体中的发展进度。 家长,快乐资源的“消息树” 丰富的假期生活不仅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但关键是要学会设计。新版《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里“本周家庭学习情况报告”正是一个好的规划。比如孩子主动向家长汇报一周的观察、思考、成功、快乐、困惑;每周一本书,撰写心得体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等。“家庭学习情况报告”通过家长验收与家长评价两个环节,让你和孩子在交流中加深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孩子的品德与社会拓展模拟。 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来华认为,家长就应该是一棵“消息树”,要知道哪里举办小画家大赛、舞蹈沙龙、歌唱比赛,少年宫和大剧院假期有什么活动等,帮助孩子开发快乐的资源。此外,在设计孩子的假期生活时要有针对性,如孩子缺乏吃苦精神,可尝试带他去农村呆几天,体验生活;如孩子体质太差,可让他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活动等。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有一半学生的假期是在各种培训班中度过的,有的是家长强行安排的,也有的是个人爱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如果想要玩,必须先完成作业。我们都知道,假期生活应以孩子为主,家长的角色只能是参谋,但家长的参谋作用应该是启发性的,而不是命令性的。 家校:让孩子抓住“真快乐” 我们从生活中得知,今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大致演绎为两种:一是“师生关系”,担任校外“作业辅导员”;二是“看管关系”,关心孩子能否时刻被人“照看”,同时为自己分身乏术而苦恼。这两种“关系”,也就直接导致今天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假期,他们被家长支配着、管理着,整个假期生活要么继续枯燥地学习。 要让孩子的假期过得有意义,必须调整家长与孩子以上两方面关系。虽然在整个假期中,家长有责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注意孩子的安全,但是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为“老师的帮手”,定位为“安全管理员”,而应该做一个好的“父亲”、“母亲”。为此,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不要越俎代庖为孩子打点一切、规划一切。很多家长其实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来构思孩子的假期,根本没有与孩子一起商量,并听取孩子的意见,甚至有一些家长是在打骂中强迫孩子接受安排。如果家长能回想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期望怎样的假期,就能明白孩子在父母的强迫下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心中会有很多不满,这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好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共同规划整个假期生活,包括学习计划、生活计划、旅行计划等等。 二是给孩子更多的交流时间。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像《傅雷家书》那样经典的家庭教育案例了,因为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成长、做人的交流与沟通日益减少,父母与孩子唯一的沟通桥梁,成了作业与分数。事实上,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应该与学校教育互补,更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家长应通过做家务、一起外出、共同锻炼等方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所谓“不亲而教,等于无效”。 三是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我们明白家长出于各种安全考虑的无奈,也知道无法改变现代人在钢筋水泥丛林中产生的冷漠与隔阂,但是,打破这种隔阂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比如,有的家长已经计划建立家长同盟,把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活动,自己玩。 调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并不只是假期中的事,这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建立真正意义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才可能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愿新版《成长设计与发展报告册》陪伴你的孩子一同成长。帮孩子找到假期的“真快乐”。(韩燕、王堂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