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认真地读过一个人的脸,一个人的眼吗?当你读出一个人的美,就如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折射本真,照进灵魂;或像双脚踩在琴键上,每一步都发出优美的旋律。
我常想,如果想要触摸到一个人最真实的意涵,不必限囿于“认识我自己”的哲学命题,只要用自我的灵魂去阅读,观察他人的生命律动,及那些环绕在其周围的喜怒哀乐,才能从中获得最深的启发。很多人也心潮澎湃地试图解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寻求些许办学经验而如获珍宝,便可大行其道地推销起一套教育的“体系”、“理论”或“模式”,这样只会一叶障目且容易固化为“只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的工具性思维。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哲。为什么,我们不去阅读一所所学校呢?
前不久,有幸与《中国教师报》编辑记者一同走进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便又有了“读校”的良机。这次名为“求索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勃兴之路”专题采访,为什么选择了“东辰新教育”啊?得知目的地却让我顿感纳闷:京沪名校林立,沿海民校兴盛,偏偏就是选择了西部边陲的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她怎会是中国民校的代表?“教育核心竞争力!他们有这个!”听他们斩钉截铁地回答及谈及的这个概念,倒是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
民办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主动探索学校独具的、支撑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打造自身的教育核心竞争力。
东辰新教育:回答了学校未来竞争的根本问题
初涉“东辰新教育”,是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新教育》杂志2007年第1期的开篇之作上。须知,“新教育”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了:从1994年开始由叶澜教授主持的在理论和实践上作探索性研究的“新基础教育”;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发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新课程改革”;2002年9月启动的由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敢为校先,该校提出了“新教育是对旧教
全文链接:为什么是东辰新教育——“求索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和勃兴之路”采访随笔
(点击进入浏览、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