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百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先后在《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争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读者》等杂志转载。博士论文《教百生活中的表演》,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内容简介:没有一种成长像生命成长那样,如此复杂多变,难以琢磨,在这样的奥秘面前,常常会发现以往的教育规律无用,以往的教育方法无效。正因为如此,没有一种实践活动像教育那样充满了智慧挑战。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耐心的事业,特别需要从容的事业。
精彩书摘: 全部教育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用什么去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以及如何教育(教育的方法)。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倾向导致了古典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野。古典教育以“什么是教育”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庄重而又精微的教育形而上学体系,相比之下,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只是这个核心自然的衍生物,或者只是一段注脚,用来诠释教育的真谛。现代教育“超越”于古典教育之处在于:它轻轻滑过“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大做文章。现在的教师们常常能声情并茂地讲一套自己如何教育学生的经验方法,但如果猛然地追问一句:什么是教育?其则一脸茫然,显现出一种空洞的谦虚。
这似乎不能怪他们。多年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教育,中国的教育要么缩减为政治本身,要么沦为经济的工具。它犹如一个庞大的寄生虫,分别寄生在政治和经济的躯壳里,却没有自己的根。因而我发现在学术界里,教育问题对不少有分量的学者来说只是些思想的边角料,更多的人谈起教育来总是兴味索然。我曾参加过一个学术沙龙,当被人问及所学专业时,我老老实实回答:我是学教育的。结果原本欢腾的会场顿时变得寂静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