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都学习心得
整理学习笔记,有一种想写的冲动。能几乎零距离地聆听名师与前辈教学与教诲,实属荣幸。然而荣幸之余又在想,其实他们也没有三头六臂啊?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笑声朗朗却又不乏思维的碰撞?为什么他们的教学就是那样的流畅自如如行云流水般?为什么……?无数个为什么驱动着我去听,去想,去做。
(一)心想事成
华应龙老师用四个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平均数的练习。20秒的口算比赛让孩子们产生了比一比哪个组的成绩最好的需求,于是统计各组成绩势在必行。然而比总分还是比平均分呢?一个矛盾激起了孩子们的激烈讨论,比平均分公平。顺水推舟进行计算平均分的练习。此时若是我可能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学生已经复习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而,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才是上位的教学。华老师又讲了“平均出来的牛体重”的故事,很多外行人猜测牛的体重,虽然每个人都不可能准确猜出牛的体重,然而当猜测的数据足够多时,众人猜测数据的平均数与牛的实际体重却相差无几。华老师随即抛出“数学研究表明,平均数总是更加接近现实。——马希文”。由此孩子们已深刻感悟平均数不是一个原始的数据,它是统计数据,但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运用平均数参与如何根据平时的统计成绩选拔运动员。最后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由一组学生的平均年龄去推想每位学生的实际年龄。让学生真切感受数据中的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从而也让学生看清了平均数的“劣势”。我想此处或许会为孩子们几年后学习另外的统计量众数和中位数埋下伏笔。
如果听一堂课,仅仅是记住了此堂课的教学设计,赞叹于执教者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这样的收获可能有些肤浅。关于这堂课的设计华老师讲了很多,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到他和徒弟在设计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时他们是如何冥思苦想而熬更守夜。在后来的讲座里他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心想,事成”。我曾经也在某一篇杂志上看到过对于这个词语的解读。一个人的想法太重要了,很多事情因为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的内驱力。思想决定行动。
华老师为什么能把小学和数学教师这个职业做到如此的专业和高度呢?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1、 小学数学就是玩具。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要敬畏童心。
2、 教师是欣赏者。“激励、鼓舞、唤醒”乃是教育的真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学的起点是学生需要。
3、 学生水道,老师渠成。
4、 融错教育三部曲:容错—溶错—荣错
5、 教学设计要找准问题再设计,我们要找准方向做正确的事儿。
6、 你在寻找什么,你将是你寻找的东西。
(二)知识与方法孰轻孰重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讲台,精神矍铄,五十几吧!他就是刘德武,记不住他名字前众多的定语。但他的课堂,他的思想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节经典的数学课例。说它经典在于这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矩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可以让执教者骄傲的说:你们看,这堂课我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于这样的经典课例,德高望重的刘老师会如何重构呢?我揣着疑问,拭目以待。
课开始,便是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无过人之处。但觉有些亲切,因为贴近于我的随堂课。紧接着,出示一个标有邻居长度和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预设了三个假设:邻边之积,底乘高,不对应的一边与高的乘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三个假设中一定正确吗?如果有正确的,有几个?
验证假设,途径一:测量。出示一个面积单位:边长为一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利用面积单位对图形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不断利用测量数据对假设进行排除,直至得出正确的面积。再由实际测量的结果肯定假设中留下的正确做法,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至此学生已经经历了假设——测量——排除——结论的整个过程。刘老师马上引导学生回忆此过程,并及时反思,得出数学学习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假设中排除。这可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
那么通过一种途径验证得来的结论就能“确信”吗?刘老师引导孩子们放开思维要从多种途径去验证假设。于是孩子们想到了割补、平移,然而学生并未动手,而是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完成这个转化的过程。怎么割补?怎么平移?学生尝试准确地表述出来。当学生的表述与课件同步播出再次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后,刘老师再抛疑问:“难道只能平移吗?可以旋转吗?”此问一出,我也愣住了,还可以旋转吗?再想想……刘老师的课件已经让我们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心想,才能事成啊。在平时的教学里有过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想法吗?没想到又何以能做到!
课末,刘老师问:这节课你除了获得知识外,你还获得了什么?在假设中排除,在想象中转化。研究数学时,应该有两条甚至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证明。
鱼是渔的结果,然而没有渔的过程又何以得鱼!作为数学教师,我应该改变观念,把数学知识作为教授数学学习方法的载体。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