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上讲台,精神矍铄,50几吧?!(后来才知道已经70多了)他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记不住他名字前众多的定语。但他的课堂,他的思想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节经典的数学课例。说它经典在于这堂课因为具有可操作性被很多老师选作展示课,一般都会让学生通过剪-平移-拼等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等积的长方形,再根据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亲历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还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对于这样的经典课例,德高望重的刘老师会如何重构呢?我揣着疑问,拭目以待。
课开始,便是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无过人之处。但觉有些亲切,因为贴近于我的随堂课。紧接着,出示一个标有邻边长度和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预设了三个假设:邻边之积,底乘高,不对应的一边与高的乘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三个假设一定正确吗?如果有正确的,有几个?最多几个正确?若错误的,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对几种假设进行合理地判断、筛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验证假设,途径一:测量。出示一个面积单位:边长为一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利用面积单位对图形进行测量(课件直观展示测量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不断利用测量数据对假设进行排除,直至得出正确的面积。再由实际测量的结果肯定假设中留下的正确做法,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刘老前辈的设计将教材中“数格子”的编写意图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紧密结合,既让学生再次理解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又学会了在众多的假设中去猜想排除。)
至此学生已经经历了假设——测量——排除——结论的整个过程。刘老师马上引导学生回忆此过程,并及时反思,得出数学学习研究的方法之一:在假设中排除。这可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
那么通过一种途径验证得来的结论就能“确信”吗?刘老师引导孩子们放开思维要从多种途径去验证假设。于是孩子们想到了割补、平移,然而学生并未动手,而是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完成这个转化的过程。(我一直有个疑惑:过分直观会不会弱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刘老师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平移转化的教学设计解决了我的疑问:学生能想到的绝不动手,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怎么割补?怎么平移?学生尝试准确地表述出来。当学生的表述与课件同步播出再次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后,刘老师再抛疑问:“难道只能平移吗?可以旋转吗?”此问一出,我也愣住了,还可以旋转吗?再想想……刘老师的课件已经让我们茅塞顿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心想,才能事成啊。在平时的教学里有过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想法吗?没想到又何以能做到!
课末,刘老师问:这节课你除了获得知识外,你还获得了什么?在假设中排除,在想象中转化。研究数学时,应该有两条甚至多种不同的途径来证明。
鱼是渔的结果,然而没有渔的过程又何以得鱼!作为数学教师,我应该改变观念,把数学知识作为教授数学学习方法的载体。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