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有的爱得完美,有的爱得无力。
2、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仅在管,更在理,找准孩子心灵冰窖,找准孩子真正的渴求,用爱温暖融化冰,想办法帮助实现渴望。而这一切,都在我们老师的一念之间。
花若离枝,很快就会随风而逝,即便来年花再开,已不是原来的它。小孩对母爱的渴望比花对雨露的渴求,鸟对树梢的渴望更深,更浓。然而美好的亲情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总是那么稍纵即逝或若即若离,“珍惜”是我们对它的最好拥有,也是我能帮他完成的渴望最有力的语言!
他从入校第一次见他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不是因为长相出众,而是的确他的表现太与众不同:低垂着脑袋,不言不语,静静地坐着,默默地画画,谁也不理睬。刚入校,我以为他是因为不熟悉,可后来大家都相处很久了,他依然是这样。课堂上的他更是默默无闻,老师问话,他也不大爱回答,即便回答也很小声,很简洁。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极度内向的孩子,只是还不知内向的原因。后来经过了解,终于明白了内向的原因,因为缺少爱!
一次检测,“语文竟然只错了一个字,99分哪!”我把改好的试卷翻开后,犹怜之心从心底泛起。如此优秀的成绩,如此乖巧的他,却得不到母亲的温暖。
又一个周末学生返校的日子, 看着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来学校上课,心情也很愉悦,尽管最近的天气阴霾的让人时刻感受气闷,然而这一切皆在看见那一张张纯真笑颜时荡然无存。不经意间却发现他正背着书包向学校走来,脸上似乎带着笑,似乎又没有一丝笑容。每一步,看过去是那么的无知又似乎那么的无奈甚至眼睛噙着泪水。可能刚刚看到别人的母亲带着儿子来上学,到门口,还嘘寒问暖,深怕儿子冷着了,冻着了,那爱是那么的温暖,浑然遗忘了头顶正洒落的雪花;而眼前的一幕对自己却又是那么的遥远。“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待遇却是天壤之别?”他也许正在心底不停地反问!
慢慢地他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大,同学们总是三五成群地嬉笑着,交谈着,而他,总是静静地坐着,默默地画着。我叫别的同学主动找他,他因为不知怎样交流很快又一个人独自坐着了。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有的只是无以言状的心酸!课堂上,别人都高高举起小手争着抢着答问,他总是默默无语。看来,母爱才是让他走出自我的关键!
一个周末,又见他愁眉不展地来到学校,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了他妈妈的电话,第一次打电话,显然他的母亲很诧异,只在电话里不停地告诉我,她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家庭不允许她管以前的孩子。听了孩子母亲的话,我知道这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但她却无力爱。我想:即便在无力,总能找到爱的时间和机会的,即便机会和分给这个孩子的时间有限,只要能让他渴望爱的心感到满足就不错了。打定注意后我便在电话中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了他妈妈,孩子对母爱的渴望以及孩子的表现状态,请她到附近的茶馆进行再交流。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她,也许是她的母爱被激发,她欣然同意了。
终于见到这位母亲了,其实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我心中暗喜,一定能成功。谈话时,我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讲给她: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和我们此生结缘,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未来是我们无时无刻的牵绊,即便你不在身旁,其实心中也会不时想起。可是如果因为我们的不付出,不关心,造成孩子的遗憾,我们直到两鬓斑白,回想时当年对不住孩子的一切,也是夜夜不能入眠……谈话中,找准一个母亲的脆弱点,直到把他妈妈说得泪流满面,悔恨不已。足足的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让他妈妈已经明白:他是另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是这个男孩的母亲。而孩子的现在极度内向的性格造成原因跟她有密切的关系!她的不关心将使孩子继续内向,将毁掉一个本来优秀的孩子,而如此一来,等待她的将是一辈子的内疚、后悔、自责。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这位母亲终于行动了!
后来,这位母亲常常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与孩子交流,有时遇见我仍带着些许的歉疚,惭愧,我安慰了她,并建议她和孩子一起主持一次班会,他们欣然同意了。
这是一节让我难忘的班会课。班会课上,孩子出奇的高兴,出奇的自信,这是我和所有同学所不曾看到的。我再次感到母爱的力量,觉得自己不是鲁莽,这一念间是完全正确的。班会课结束,为了使孩子能快速成长,我又安排他准备下一次的班会。有了这两次的母子亲密接触,孩子感受到了母爱,母亲也觉得孩子的重要。孩子笑了,母亲主动接孩子的次数也多了。
终于以前那个默默无语的孩子不见了,课堂上能看见他主动举起的小手,课余时能看见他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嬉戏,他不再是老师们常常念叨的担忧!我深深地为他的改变而祝福,也为此而深感欣慰。因为我的一念间,我的管得宽,我的理得实温暖了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