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先士卒
上完第一节课校长便带着我们回她的“娘家”学习,有一位特级教师要上教研课。路上绵阳的同事议论着:“李白华校长应该不会上课吧,他都是校长了,怎么会上这样的教研课?”
汽车在绵阳城里穿行,终于到了实小的门口,下车,走进校园。不大的校园,校门开在南面儿,“撮箕口”似的的教学楼矗立在北边 ,小——却也精致。一位头发花白、瘦弱却很干练的老人进入视野,这就是校长常提到的让人尊敬的胡老师吧?!校长挽着胡老师和她聊着,风儿把她们的谈话送到了我的耳边,“我专门带着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来向白华学习……”白华?这不就是同事口中的李校长吗?心中不觉一震:风范,身先士卒的风范!
走进特级教师的课堂,第一印象:亲切。个子不高,微胖,具有凸显数学老师睿智的发型。一上课便能感受他的激情,从厨房里的事儿说起,自然进入烙饼问题。解读信息,组织学生操作活动,再搜集学生最原始的烙饼记录信息,板演,在比较中去感受优化,最后再操作,在众多的数据中引导学生建模,揭示数学思想。
从特级教师课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厚重的气息:实!
(二) 宝刀不老
曾听何校长说,身为绵阳的数学老师如果不知道胡老师将是一种遗憾。于是很想靠近让人尊敬的老人,想听听她对这堂课的评价,更想验证校长说的话。
在实小三楼的会议室里,胡老师言辞犀利,掷地有声:
1、怎样优化才是重点,看信息时就必须抓住关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2、为什么烙三张饼用9分钟的时间最短?去考证了吗?有理论依据吗?应该让学生研究可不可以比9分钟更短,3个饼共有6面,6除以2等于3次,3乘3等于9分钟。这样的推理就让操作有了理论上的支撑,那么操作就可以来验证理论。
3、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基于需要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
4、可不可以把记录单改成烙饼的流程图,让学生自己画流程图呢?在流程图中能更好地体现“同时”。
5、搜集学生信息时要抓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烙饼要用时间少尽量不要有空闲的空间。
6、建模的时机没有把握好,烙3张饼后,可不可以先讨论四张饼,再讨论烙5张饼时就可以建模了。
一位 70多岁的老人能如此清晰如此敏捷如此准确地抓住课堂中尚待改进的地方让在场的所有老师频频点头方显恍然大悟之态,一位垂暮老人退休多年而思想与理念却与时俱进,让人敬佩。即使现在我的眼前仍是那位面容清瘦、和蔼可亲、精神矍铄的老人,她——真不愧为实小,不,应该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领袖!
秋雨绵绵,清冷的空气却无法冷却心中的热乎。虽然初到绵阳有众多的不适,面对东辰的课改那么地无措,但心中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因为有风范的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