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的一声,教室里传来小孩的哭声。吴老师从厕所出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跨进教室。刚才还站在课桌上画黑板画的丽丽同学跌倒在地上,下颌处有血丝浸出……
到了医院,丽丽的下颌处被缝了几针。丽丽的家长还算通情达理,没吵没闹,自己支付了医药费。但吴老师还是挺内疚的。
后来得知,办黑板报的过程中,李老师班的曹某从课桌上摔下过,幸运的是有惊无险;贾老师班的廖某也曾从凳子上跌下,侥幸的是只受了一点皮外伤……
其实,办黑板报参加学校评比本来是一件好事,既锻炼了学生写粉笔字、画粉笔画以及版面设计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但是如果在办黑板报的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故,不论大小,都是得不偿失的。
案例中的学校教室后墙上那块黑板,过长、过宽,需要准备的资料多、写写画画需要的时间长。另外,黑板离地面较高,教师站在凳子上都很难摸到黑板上部的边沿,更不要说小学生了。尤其是低中段的孩子办黑板报时,得先踩在凳子上,再跨上桌子,旁边还得安排同学“保驾护航”,班主任也要在旁边寸步不离地看着!即使这样,还是会出现一些事故。一次黑板报办下来,前前后后,大概得花一周的时间,有的还会更长些。费时费力办起来地黑板报,又有多少孩子在真正关注呢?
印象中,我小时候就读的学校教室后墙上,根本就没有一块像模像样的黑板,老师占用后墙的一部分布置成“学习园地”,学生作业本中书写工整的,都会被老师撕下来贴在“学习园地”中。那时候的我们,看到自己的作业在“学习园地”中展出,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后来,教室后墙中部被抹黑了一块,语文老师就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板书在上面。每天早上,一位同学就组织大家读。几年下来,我们竟然交了很多的“字朋友”。
当然,孩子办板报的能力还是需要培养的。那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让他们办手抄报,鼓励他们单干,也可以两三人一组合作完成,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孩子会从课桌上摔下来!孩子人人动手,不管作品美与丑,质量好与坏,总之人人锻炼了,人人提高了,这不正是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最好诠释吗?最后把孩子的作品全都张贴在教室的外墙上,这不是校园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吗?这样的风景,每位孩子都会去关注。发表于当然,学校若要评比(或存档),可以让班级按一定比例上交优秀作品,有何不可?
若遇到重大节日,需要办一期高质量的黑板报专刊营造氛围,可以以年级为单位,从中、高年级学生中挑选精兵强将,在学校大门口宣传栏处,办上一期,省时、高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定有“润物细无声”之奇效。
换个方式,风景依然美丽!
(发表于《教育时报》2012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