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请到绵阳市著名特级教师胡克琪老师亲临指导,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又一次上了《空瓶换汽水》这一课,这是我几年前设计的一堂数学活动课,以前上过后,心中有很多想法,很早就想再上一上,今天终于得偿所愿,而且还能得到胡老师的亲自指导!
这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空瓶换汽水”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发现“借还”的解题策略及规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借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在胡老师的点评下,我对这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堂课的重难点是突破如何计算“换到的汽水瓶数”这一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建构“空瓶换汽水”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体会到我们这节课并不是只学会了“空瓶换汽水”,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种数学思维方式,一种借还的策略!
曾经, 有老师问我,你上这节课有什么用啊?我想他是站在了应试的角度上来问的!然而,这样的课真的没用吗?数学的题型可能练完吗?在数学课堂上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是会一两个题型,还是学会思考的方法?我想这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授之与“鱼”与授之与“渔”孰轻孰重,作为一个在一线的老师,谁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思维方法上仍然得不到有效的煅练呢!我想这与我们在课堂上是否落实了有很大关系!看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慢慢的渗透数学思维,这是我们今后得努力的方向!
其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究竟应本着怎么的原则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替代了老师的板书!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多媒体课件,就好像谈不上是一堂好课!所以,今天这堂课上,我也做了课件,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感觉怎么就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一节课我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编排好的剧本下演戏,可课堂,是不能完全预设的。我想,如果我们太依赖于课件,可能我们的课堂也不会生成太多的精彩!曾记得在上《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在上课的前一个晚上果断的把课件删了一大部分,改成用板书书写。结果,第二天的课堂更加精彩,可今天我却没有注意到课件上有很多的不可操作的内容,无法及时的反馈学生的生成!精美的课件反而成了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所以,我想,我们的课堂不应为了课件而课件,多媒本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制作的,如果反而束缚了我们,那就应果断舍去,没有舍,怎么会有得呢!
加油,我想在这样的磨课中,我会不断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