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化:东辰新教育的实践路径
——东辰新教育创新实践之11
祝启程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校长 特级教师
东辰新教育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就是发展性德育,其观照德育具有主体性、习得性和生长性等特质,建立了一系列常规性德育项目,其中德育三课是发展性德育的重要载体。
德育三课与常规德育和专题德育并行,主要包括交流课、班会课和实践体验课。交流课每天一节,包括主题教育、电视新闻、集体唱歌,采用讨论、辩论、榜样示范等方法;班会课每周一次,内容为主题教育、每周总结反思、激励大会、励志宣誓等;综合实践课每月一专题,按照专题主题进行全面开展实践活动,而且,每学年结束要进行论文答辩。德育“三课”严格按课程标准实施,班级漏开、学生缺席视为班导(班主任)教育事故,进行责任追究。
交流课,指每天晚自习前有20分钟的班主任与同学们的交流活动。交流是师与生心灵的对话。理不摆不清,话不说不透,一旦理摆清了,话说透了,“知情意行”的“知”就达到了,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前提。班主任的很多班级管理都是通过交流课来完成,通过交流,班主任知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也能及时把自己的各种思想和人物传递给学生,培养和塑造学生灵魂。
主题班队会在各学月主题开学共同探讨,形成本期序列活动。各年级围绕本期三个教育专题设计好每学月两次班队活动方案,双周班会,单周队会,并按方案开展系列活动(两次主题德育按学校要求主题,两次班级话题结合班级热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让学生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主题德育。每学期每个年级上交班队活动方案八次,分年级班导分工设计制作活动方案和课件,资源共享。每次主题活动提前5分钟结束,安排好下次活动,便于学生准备。周日晚18:30 召开每周末学习成果交流发布会,班导17:30 到位,整理教室,准备活动,学生处准时严格考勤。
实践体验课主要包括校内实践体验和假期社会实践体验。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可以把孩子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进大自然,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学生做人处世的规矩、道理、习惯便在活动的过程中懂得了、做到了,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化,便可能成为学生特有的文化形态。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发展能力,活动体验赋予的是精神生命成长的行为力量。假期体验,学校每年会根据各个学部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出一套完整详细的可供学生操作的课程安排,积极参与寒暑假社区主任(村长、厂长)助理和社区服务活动,完成课程安排上的内容,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实践体验课这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内化自身的能力和行为方式,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的境界。
学校为配合各个学部德育“三课”教学顺利开展,编写了一本《主题班会课》教程,每个学校根据这个基本教程的指导思想和各个学部各个学期不同发展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主题,践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出色的德育“三课”教材则是东辰学校校本教材,学校根据学生发展内在需要,以做人(尊师、孝敬、感恩、爱国)、处事(尊重、负责、守纪、诚信)、勤学(目标、方法、静心、拼搏)、生活(生命、修身、理财、节俭)、成功(信心、执著、抗挫、合作)等20个德育专题为内容,每个主题自编德育校本教材,以德育三课为载体,每期三个主题,通过序列主题班队活动、交流课、实践体验、专题教育活动、升旗演讲等途径,用童谣、儿歌、故事、实践体验活动、伙伴交流、家校联动等方式,化整为零,实行大德育,小主题,将这些必要的人生营养素融入其中,交给学生修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为学生生活、学习、做人、做事指点迷津。追求德育无痕,超越教化,心灵耕耘的境界。
东辰德育“三课”,每天每周每月按部就班进行,不允许任何科任教师和任何形式去占据这些常规德育教育时间,坚持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天。这样的教育形式看似简单,实则不平凡,学校正是坚持这种既简单而又影响深远的常规德育,把各种人生元素以浸润文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熔铸在学生血脉里,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为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而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