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自学(第一次学习) 1、“四步”操作要点: 学——按预习案(教材学习线路图)限时自学教材。 交——学长对学弟依预习案限时自学教材进行验收指导,组长对学长验收。 导——教师对学生自学、对学尚未弄懂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练——学生完成预习效果5分钟的检测题。 2、教学特征: 以引导阅读理解教材为主旨和主线。为了保证自学效果,同时配以验收、点拨和检查三法。 3、学案要求: 学案结构=学习任务目标及完成时间+教材学习导航图(或表格式、或问题串式,必要时增加辅助学习材料)+5分钟预习效果检测题。 4、小组学习要求: 原则上只限于学长对学弟,组长对学长的验收,包括自学教材的验收和预习效果5分钟检测题的两次验收。 5、时间配置: 学——独学25分钟左右;对学1分钟。 导——约10分钟左右。 练——5分钟,练后验收1分钟左右。 6、学具要求: 双色笔,学会做圈点勾划。
环节二:探究(第二次学习) 1、“四步”操作要点: 学——学生对探究学案(可以是本节重难点、考点问题,也可以是练习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定时完成。小组交流解析疑难问题,并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交老师。 交——各组交流展示疑难问题。 导——教师精讲要题、点拨矫正学生展示的问题。 练——学生完成检测题并通过读、写、记巩固。 2、教学特征: 以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能力、考点题型化并训练过手为主旨和主线,并采用练——交——导——练四步逐步深化学习。 3、学案要求: 学案结构=对教材的理解应用探究题(分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全班探究三阶段)+达标检测题(5—7分钟完成)。 4、小组学习要求: 本环节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究题的分析解决情况为主,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小组仍解决不了的再向全班交流求助求解。 5、时间配置: 自主探究5分钟左右;小组探究3分钟左右;全班交流和精讲点拨25分钟左右;达标检测7分钟左右。 6、学具要求: 用红色笔在有关解题方法技巧及错题后作分析记录。
环节三:提升(第三次学习) 1、“四步”操作要点: 学——包括:①学生在探究课尾3—5分钟对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构建并读、写、记;②课外拓展阅读探究;③晚自习复习巩固;④周末、假期学习巩固。 交——包括:①学长与学弟交流验收和补偿教学;②导师与学生验收交流与补偿教学;③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验收。 导——包括:①教师在探究课尾3—5分钟进行两线建构(以概念原理、考点为核心的知识线;以解决某一类问题,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思想方法线);②课后老师、学长的导。 练——包括:①综合题、难题训练(每天数学、物理一题);②课外阅读探究(语文、外语每天一读);③单元综合检测。 2、教学特征: 以概括梳理和拓展教材、综合应用教材为主旨和主线,并重点关注优生和后进生的学习发展水平。 3、学案要求: 提升案A(探究课最后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以概念原理、考点为核心的知识线和以解决某一类问题、学习某一类知识的思想方法线进行两线梳理,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提升案B(课后进行):本节内容的拓宽加深及综合训练、难题闯关。 提升案C(章节单元后专门复习课用):章节单元重难点梳理+综合检测+“121”试卷分析。 4、小组学习要求: 主要是课后学长对学弟的验收和补偿教学,组长对学长的验收和补偿教学,学长、组长都要发挥“教师”的功能。 5、时间配置: 课上小结归纳两线构建和学生读、写、记不超过5分钟。 6、学具要求: a、建设题库(理科的好题、错题)、语言库(语文、英语的字词、句、段); b、应用“121”法; c、用活页夹管好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