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澳门原料免费更新

首页
党建工作
校园新闻
东辰一小
东辰二小
东辰初中
东辰高中
师德师风
招生招聘
教育服务
影像东辰
图说东辰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对新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验重建
部门:校行政中心 撰稿人:祝启程 王堂兵 时间:2011/2/22 20:49:27
 

对新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验重建

——以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为例

祝启程   王堂兵  

(东辰国际学校,四川绵阳  621000

 

  】新教育是对旧教育的批判与重建。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在对“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改革的基础上,从本真意义、行动载体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以“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并致力于“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校本化新教育体系。

关键词】新教育;理论探索;实验重建;东辰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育消费具有公益化和市场化或私人化这两种特性。作为一种私人消费,教育市场正在培育一类新型的消费者,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影响着学校,促成学校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实现培养目标、教育形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便适应这些消费者,并且以某种市场化的方式来向社会提供。也正因为此,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引起了世界各国领导层和社会民众的关注,民办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中国民办教育虽然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得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是短暂而狭隘的。从1997年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到2003年全国人大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再到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纵观这一中国民办教育法制建设历程,正如张铁明教授所言,“中国民办教育已经解决了政治保障问题,但离真正的‘法权’保障还有不短的距离……各地政府对民办教育的事实管理,还仅仅是处于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解读’这一非常的动荡阶段。”[1]这就说明政府本身对民办教育的理解与执行还不够充分,教育机制是紊乱的,民众思想观念是震荡的,民办教育处于“解读期”的危机之中,民办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要走出这一危机,非得要地方政府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同时要求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极强的应变力以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得到政府和民众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由于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促使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转型,而传统的教育理论显然已经失去了它昔日的理论解释力,新教育的思潮便凶猛地涌来。随之,基于校本化的“新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重建对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是2000年兴建的一所集小、初、高为一体的民办公助股份制学校。学校经历了6年艰辛的发展过程和感受了连续的辉煌教学业绩后,在经验总结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要构建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校本化教育体系——东辰新教育,并20064月在梓潼县成立了第一个“东辰新教育实验学校”。“东辰新教育”力图回归教育的本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以“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反映社会民众和教育消费者的需求。该体系对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德育模式、现代班级建设、理想课堂、学力培养、素质教育等内容,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行政管理、品牌建设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革新,以提出校本化的新教育若干构想和实践策略。

一、东辰新教育的本真意义

“新教育”与“旧教育”有着不仅是从概念上简单的区别,更多的是内涵与外延的区别。从时代发展与需求来看,“旧教育”是指落后于时代,不适应发展的教育;“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而从历史时段和本质特征来看,在19世纪中后期就有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划分,其分别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传统教育”一方面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教学的依据;另一方面把教育看成主要是接受过程,以教为中心,强调教师、教授、教材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则“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2] 杜威在其《民本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等教育著作中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系统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的批判”,强调教育目的(结果)与过程的统一,同时,在吸取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故此,“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他(杜威)第一次提出资产阶级的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三中心的‘传统教育’的概念,并给以系统的批评,而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则称为‘现代教育’”。[3]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随后更为广泛、深入发展起来的“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 Movement)、“进步教育运动”,也就标志着“新教育”的开始。

相对于民办教育而言,在中外古今、东西方教育理论的扬弃与对话中,寻求“新教育”的现实意义也是必要的。“东辰新教育”是针对以分数和考试为本的应试教育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人本素质教育。其本真意义是批判旧教育“以教为中心”,高扬新教育“以学为中心”。①理论原点是人本素质教育,即“生命、生态、生活、生涯”教育;②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核心办学理念是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③育人模式是“三个面向”,侧重于课程、德育、教学、学习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创建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具有发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教育模式;④办学追求是,办有灵魂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办有公信力的教育,办有发展力的教育。

(一)四根理论支柱:生命、生态、生活、生涯

1994年开始由叶澜教授主持的在理论和实践上作的探索性研究——“新基础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实验的第一面旗帜。“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以专家为主导,以课堂为起点,把班级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主张“要改变教育中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不要把学生当物,不要割裂式地对待学生,要把增进人的生命主体意识看作是时代对教育功能的重要规定。”而这项研究“引起了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发展状态。”[4]东辰学校也意识到,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核心主体是人,离开了人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应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生命、生态、生活、生涯则是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四个基本因素,这也构成了“东辰新教育”的四根理论支柱。

支柱之一:关注生命成长。“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的发展乃教育之本,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5]“东辰新教育”关于“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②开发生命潜能。激扬生命活力,引爆生命潜力,实现生命的幸福成长;③培养生命智慧。打造智慧人生,学会智慧学习,学会自我生存;④提升生命质量。运用多元智力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发和提升。

支柱之二:关注生存状态。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效应的生态系统。学校应努力构建一个平衡、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制度生态环境,要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地方,即生态的校园、人文的校园、书香的校园。

支柱之三:关注生活质量。面对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师生生活质量不高的现实,学校提出要关注和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引导师生追求生活的真谛:一是提升生活品质。引导师生过有质量的生活,追求成功的人生;过有品位的生活,追求健康的人生;过有价值的生活,追求奋斗的人生;过有乐趣的生活,追求快乐的人生。二是优化生活结构,构建由教学、交往、学术研究、文体社会活动构成的立体而丰富的生活结构。三是学会化解生活烦恼。保持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

支柱之四:关注生涯发展。学校的使命是发展,教育的使命也是发展,学校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立足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东辰新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致力于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终身学习、健康身心、走向社会三个基础,作好升学、就业、走向国际和成功人生四个准备。

(二)培养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基于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素质弱点,基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流失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巨大冲击,东辰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这一目标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读经”活动,铸造学生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为支柱的中国灵魂;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以“全球视野、全球技能和全球质量标准”为主要素质的世界眼光;三是培养学生成为“主体性、创造性高度弘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素质高度统一,良好心态、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现代人”。

(三)育人模式: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0168,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发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新课程改革”,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实验的第二面旗帜。“新课程改革”是以行政为主导,试图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新课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发展上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变革,以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6]

东辰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创造性地提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育人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借鉴整合、交融东西方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精髓,构建一种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备的并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模式,把课程、德育、教学、学习的转型和创新作为培养一代现代新人的四根支柱,以达到既重视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又重视智慧潜能的开发、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德育制度上,构筑学生的中国灵魂,锻造学生的世界眼光,树立学生的精神支柱,提高人格品位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形成没有师生隔阂的平等教育模式,没有差生概念的教育模式,没有单纯说教的教育模式。在课程制度上,构建一种既有共性——保证学生基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基础学力,又有个性——让学生可以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充分学习、充分发展的富于弹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实施“123”工程(开好一门课:社会综合实践与研究课;打开两扇门:校门、国门;开通三个课堂: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取和应用知识,在生活的活的课堂里锻炼、提升能力。在学习模式上,着力以知识、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还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其个性、天性在校园大放异彩;让学生在校园、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让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更要收获人生智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四)办学个性的追求:创办有灵魂、负责任、公信力、发展力的教育

办学设计注重个性办学和特色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办学个性的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创办”:一是创办有灵魂的教育——办学要有思想,办学要有思路,办学要有精神——学校是一个培育人的灵魂的地方,唯有灵魂的教育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人,东辰学校有一种用生命激情办学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二是创办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是一项负责任的良心事业,教育就是责任,办教育就得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任。三是创办有公信力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信力是教育的生命,特别是民办教育,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吸引消费者。学校从质量、特色、服务、形象四个方面塑造学校的公信形象,从而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四是创办有发展力的教育。学校的使命是发展,学校应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价值追求的发展主体,并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东辰新教育的行动载体

“新教育实验”和“新课程改革”,在理论探索中掀起了教育革新的大旗,并以学生、课程为核心进行系统地建构。而在实践重建方面,掀起中国基础教育实验第三面旗帜的是“新教育实验”。20029月启动的由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明确提出了“学生的生存状态、教师的行走方式、学校的发展模式”三大因变量的改变,其基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试图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等实际行动营造新教育共同体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是对“旧教育”进行批判与重构,实质上是“一种应用性和推广性研究”,但更多的是一种哲学的解读和表达,一种动态的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理想的教育”(包括理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主体)。[7]

从“旧教育”的批判到“新教育”特别是对“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探索,我们清晰地发现,教育要素(内容)和教育主体便是新教育的变革因素。东辰学校围绕对“新教育”本真意义的价值追求,在学习借鉴中国基础教育实验“三面旗帜”的基础上,从不同类别的教育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上进行理想构建,并开展10个方面的行动探索。

行动之一: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的DNA,是学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她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此,学校提出了“文化育人”和“打造文化东辰、享受成功东辰”的文化建设目标并着力建设五大校园新文化:一是建设生态文化,致力于改变教师的工作生态和学生学习生态和文化生态;二是建设价值文化,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的人生观、职业观、教育价值观;三是建设精神文化,形成精诚合作,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挑战极限、勇攀高峰的学生精神。四是建设行为文化,致力于建设优良的政风、优良的教风和学风;五是制度文化,致力于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管理,并通过强化、固化、融化三个阶段的建设最终形成学校的文化力。

行动之二:创造双高质量。学校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管他东西南北风,始终抓住质量不放松”,并确立了“筑高原与建高峰相统一”的质量目标:“筑高原”是要大面积提高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建高峰”是要努力培养拔尖的优秀学生。为此,学校实施了十大质量提升工程:一是奠基工程,从兴趣、习惯、方法三方面抓好起始入门教育。二是补差保底工程,对后进学生通过多途径进行补偿教育,确保达到基本学习目标。三是补弱扩优踩线工程,对“踩线生”的学科补偿全面激励,促进其全面发展升位。四是培特拔高工程,实施特优生、特长生的拔高育优教学,使其在能够上去的领域充分发展。五是小哈佛工程,从小学四年级起至初中各个年级对资优学生,通过小哈佛班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和意志品质训练,致力于培养精英人才。六是规范标准工程,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严谨规范地做学问的品质和习惯。七是特长发展工程,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发展设计,对每一个特长生进行发展培养。八是潜力开发工程,通过推行信心教育,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巨大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力。九是个性化课程工程,分层对学生设计个性化课程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好吃饱”。十是五清管理工程,旨在通过落实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段段清、期期清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行动之三:造就综合素质。为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学校坚持“高升学与高素质相统一”的质量观,努力造就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确立由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艺术素质、体能素质、智能素质、情感素质构成学生的素质目标。其次,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来保证素质目标的实现:①五个一工程: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个管理岗位、一门活动选修课、一个研究课题、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②素质弱点矫正工程,对有突出素质弱点的学生进行专门的矫正。③能力锻造工程。通过开设交流课,自主组织活动、自主组织班会、校会等十个途径进行学生五大能力的锻造。④健体工程,通过实施营养配餐、卫生保健、体育锻炼、休息睡眠四位一体的健体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⑤三张证书工程。推行品德与心理、特长与能力、科学文化三张证书的新评价制度,运用评价手段保证素质教育各项措施全面到位。

行动之四:培养一流学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习和学习者服务,为打造学生一流的学习力服务。学校主要通过三大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力:一是改变学生单一的记忆、接受、摸仿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主动型学习模式。二是改变课堂结构。实行15+25模式,教师活动不超过活15分钟,使课堂成为学堂。三是建立由动力系统、目标系统、方法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保障系统构成的自主学习系统,并通过还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行动之五:建设校本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的本性是未来定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在学校所设置的课程。”[8]东辰学校建立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学科门类齐全的课程超市,让学生多重选择;建立六大学校特色课程,即阅读课、交流课、研究课、社团活动课、特长选修课、拓展欣赏课;建设学生个性化课程;建设校本教材体系。

行动之六:构筑理想课堂。学校把实现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放在课堂,千锤百炼优化课堂,决战于课堂,致力于建设理想的课堂:持续开展课堂建模活动,致力于构建生态的、情感的、开放的、智慧的、探究的、互动的课堂,让师生在课堂里幸福成长;教师坚持“磨课”和研究课,通过献课、导课、评课以及课堂反思等活动不断优化课堂;建立课堂质量保证机制,通过学科组开展研究课,领导听调研课,考评组听考核课,每周教师会的评课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小学建立“师生共用,以学为本”的学案,促进教师在课堂中提升教学智慧。

行动之七:建设高效德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流的教育,首先应该有一流的德育。为此,学校实施“一二三四五德育工程”:一个目标,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明修养,有道德原则,有大家风范的四有东辰人;两个创新,内容形成和理念制度创新,确立“超越教化,心灵耕耘”的德育理念;三大德育途径,通过文化引领,规范导行,活动体验三大途径实现育德;四个体系,通过构建丰富的学生生活体系、习惯训练体系、德育内容体系、常规管理体系实现全方面育人;五个建设,进行德育教材、精品文化活动、德育基地、心理辅导中心、德育队伍的建设。

行动之八:建设现代班级。班级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发展的场所,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通过“班级文化、班级体制、班级管理机制、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程序”五大建设来构建现代班集体,努力建设一种“法治+情治”、“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现代班级管理模式,构建由“目标计划系统—检查监督系统—计价反馈系统”构成的管理程序和系统,从而保证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

行动之九:搭建国际化平台。努力培养一代具有全球意识、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学校从创建伊始就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办学追求:按国际质量标准培养学生;开展国际文化素养教育;加强国际文化与交流;开办中美高中班、中澳国际班、开设托福、雅思为学生搭建国内国外升学双通的平台;成立学校国际部和留学服务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国际教育咨询服务。

行动之十:打造金牌服务。现代教育是服务性教育,学校高扬教育服务的大旗,努力实施金牌服务,创办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的优质学校。为此,学校实施了服务型校园建设并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校园服务体系: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体系,全方位的学习服务,以“六个一”人文关怀工程和心理辅导中心为实施载体全面的心理保健服务,努力让学生开心快乐每一天。

三、东辰新教育的运行机制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提出,“学校内部改革实验应选择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开展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实验改革;二是班级建设新模式的研究;三是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这为“东辰新教育”找到了能保证实验目的、办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运行机制。由此,学校确立以“队伍、模式、管理”确定为实验成败且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的三个核心因子、三大关键环节。

第一关键环节是抓队伍。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教职工队伍建设当作学校的第一号工程,并坚持一手抓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人品、教品、能品,一手抓引进优秀教师、强化教师凝聚、形成人才优势的“两手抓战略”。在教师培养上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教师专业化工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和班主任的专业化工程,制订专业化发展大纲,建立教师和班主任的职级体系,落实对每个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建立专业发展的激励驱动机制,开展会员校本培训,实施了“九个一”的校本研修,创造了读书学习、实践研究、总结反思、超越升华的专业成长范式,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名师工程,为了致力于建设一支由骨干奠基、名师中坚、专家引领的高绩效的教师团队,坚持筑高原与建高峰相统一的教师建设策略;三是青蓝工程,通过导师制、听课、导课全程指导制,集体备课备题、备考制、教学展示与绩效评价制、奖惩与淘汰制的全面实施推动青年教师和后进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最终达到教师队伍的全员整体优化。

第二个关键环节是抓模式。有了好的办学思想,好的教师队伍,还必须有良好的模式相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即只有将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办学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规范,变成干部的行政意志,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办学中的模式建设,并全面推进行政、德育、教学三大模式的构建、优化和管理:一是优化行政管理模式,建立起包括岗位管理、目标定位管理、教师培训、教师评价、教师会、行政会、家长会等十五项行政管理模式,力求使每项管理行为都能科学高效;二是优化德育模式,建立了包括班级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社团建设、心理建设、行为规范建设、班会课、交流课、升旗、学生活动、家校配合、素质弱点矫正、违纪学生处理、学生激励评价、安全管理等17项模式,办求使德育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三是教学模式管理,建立了包括分班分组、分层教学、备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业选编、质量分析、纠错、自习、后进生转化、特长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指导等26项教学模式,力求使教学过程精细化、科学化。

第三个关键环节是抓管理。管理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的竞争力其实质是管理的竞争。东辰新教育在实验中始终抓住管理的缰绳,强化执行力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并主要采用两大措施:一是通过建立动力驱动、团队凝聚、快速反应“三大机制”,启动和保持管理团队的自身活力,打造高绩效的管理团队,保证工作做到时时有检查落实、信息反馈、反思评价,对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每周每月反思,保证工作日做日新,日新日高,达到不断优化和超越。二是通过推行“战略与基础、目标定位控制、过程精细化、督导评价”四大管理模式,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年级、班组,通过督查评价使各项管理行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努力实现管理的零缺陷、零失误、零事故,努力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由此,东辰新教育经过初步的理论探索与实验改革后,从“新教育”的本真意义、行动载体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重建,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民众特别是教育消费者的需求且创造性地提出了若干构想和实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以“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的校本化新教育体系。但新教育研究是一个因中国社会不断变革而引发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重建的问题,其研究的前提是深入认识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以及对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所以,东辰新教育实验需要在中外古今、东西方扬弃与对话中寻求现代教育的意义,需要对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和不同类别的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变革实践,同时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反思与行为改变来提高理论对实践的透视力、影响力和转换力,以便新教育得以升华、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铁明.中国民办教育如何走出法权“解读期”危机[EB/OL].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2006-8-30.http://www.cppcc.gov.cn/rmzxb/jyzk/200608300062.htm.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82003.9重印):21-24.

[3]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198.

[4]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J].人民教育,20067):4-7.

[5] 祝启程.教育就是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J].初中教育研究,20061):19.

[6] 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1-5.

[7] 本刊记者.“新教育实验”:意义、谱系与展望——朱永新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56):62-67.

[8]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001.7重印):21.



 
编辑:代安荣 审核:代安荣
 
 
 
最新文章
13
2025/8
食堂物资供应商采购中标结果公示
7
2025/8
招标变更公告
25
2025/7
招标变更公告
19
2025/7
2025年澳门原料免费更新食堂物资供应商采购招标变更公告
7
2025/7
2025年澳门原料免费更新食堂物资供应商采购招标公告
1
2025/7
少年向党逐梦远航|东辰一小2020级毕业课程
少年向党逐梦远航——东辰一小2020级毕业典礼
花开盛夏共赴成长——东辰一小2025年春散学典礼暨孝敬典礼
【心灵驿站|第4期】家校携手,点亮孩子的成长心灯
东辰科技誉满涪城
父爱无声温暖有痕|东辰一小感恩父亲节主题实践活动暖心回顾
歌舞翩跹展风采妙语连珠绘星河|东辰一小四能四会展示活动
【家校共育】青春密码,心灵花园的守望者——2025春家长学校之家长大讲堂
13
2025/6
2025年春馨园第17周文明之星
2025年春沁园第17周文明之星
2025年春馨园第16周文明之星
2025年春沁园第16周文明之星
5
2025/6
五育润红心七彩绘童年|东辰一小第十九届童话艺术节系列活动
【心灵驿站|第3期】心向阳光润心赋能|东辰一小“5·25”活动特辑
东辰育苗知志远分批筑梦领巾红|东辰一小2024级第一批新队员入队仪式
【家校共育】家校携手同频共振家长督学共话成长|东辰一小2025春高段家长督学活动纪实
重磅喜讯!东辰一小全国赛事又获大奖
临“震”不慌,我们在行动|东辰一小2025春季防震疏散演练纪实
不负初夏,竞展芳华——四年级半期激励大会精彩回顾
心沐朝阳破迷雾砥砺扬帆启新程|东辰一小五年级第二单元激励大会暨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部、小学二部:绵阳市剑南西路科教园区 0816-2312069(办公室) 0816-2324410 2311451 小学一部:绵阳市花园南街7号 0816-2373113 邮编:62100
集团介绍 | 新闻动态 | 集团架构 | 集团学校 | 人才招聘 | 合作共赢
蜀ICP备13014208号-1  美化设计:张道富 胡佳林 程序编制:贵松涛  IP:154.214.96.194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